2020年濟南市PM2.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“40+”,為47微克/立方米。全年62%的天數為優良天,“好天”比2019年增加39天。1月10日,在濟南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報到現場,濟南市政協委員、山東省濟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長張懷成帶來了一組關於濟南市2020年環境治理數據。張懷成説,下一步,濟南市大氣污染防治將繼續加大科技投入,做好污染成因分析。
“好天”首次超過60%,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
2020年濟南市PM2.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“40+”,為47微克/立方米,是自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27天,全年62%的天數為優良天,且首次超過60%,“好天”比2019年增加39天,比2015年增加51天。至此,濟南市防治污染攻堅戰9項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。
張懷成説,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,但是藍天保衞戰仍然不能鬆懈。“PM2.5年均濃度世衞組織的最低指標是35微克/立方米,如果用更高標準要求濟南,我們離這個目標仍然有一段距離,仍然需要提升。”
此外,張懷成介紹,除了固體顆粒物以外,夏天的臭氧污染已經成為主要污染源。“從3月份開始,隨着氣温的升高,臭氧的污染就開始顯現出來,一直持續到9月份,從2020年半年多的時間來看,臭氧成了一個主要污染物指標。”張懷成説,因此在提高大氣優良率方面,除了冬季要防霧霾,夏季還要防臭氧。
張懷成認為,正處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濟南,對於污染防治,政策力度將會越來越大,尤其大氣污染是一個突出問題,需要持續改進。
加大科技投入 做好污染成因分析
在接受天下泉城客户端記者採訪時,張懷成手握一份《大氣污染物減排潛力分析》,從中可以看出,究竟有哪些污染源導致了大氣污染,張懷成認為,除了要關注污染指標,更要注重污染成因分析。
張懷成介紹,以PM2.5的持續改進為例,除了需要關注工業排放、道路揚塵、機動車排放以外,PM2.5的二次產生量很大。“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產生以後,在空氣中會有二次生成的過程,對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的控制還是要加強。”
在二氧化硫的控制方面,張懷成認為工業企業的提升潛力相對不大,但是從散煤燃燒來説,還有較大提升空間。張懷成表示,要將清潔取暖等措施嚴格落實,把散煤燃燒控制住。
此外,張懷成表示,除了要嚴格控制道路機動車污染,還有注重控制非道路施工機械。“尤其是近年來濟南有眾多建設項目,有着較大工程量,施工強度很大,對施工機械燃油品質的控制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”張懷成説。
張懷成認為,後續還要加大科研投入,做好污染成因分析,針對成因找到污染源。“把源頭摸清楚了,後續才能提出來一些污染防治的措施,我覺得是一個共識。”張懷成説。
記者:李雨 姜富海
美編:李欣蔚
無線濟南客户端
濟南發佈客户端
泉城藍客户端
市中手機台客户端
版權所有:濟南廣播電視台 All Rights Reserved
魯新網備案號:201653103
廣電總局批文 廣局[2010]586號
互聯網多寶集運信息服務許可證 37120180004
信息網絡傳播許可證號1907177
公安備案號 37010202001790
濟南網 用户反饋郵箱:ijntv_mail@163.com
舉報電話:0531-85652768
廣電總機:0531-85652114
廣告合作:0531-85653065